湖南工程学院资助育人实施方案

湖南工程学院资助育人实施方案

为了不断提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,根据财政部、教育部等四部门《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》(财科教〔2017〕21号)、中共教育部党组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(教党〔2017〕62号)、教育部等八部门《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》(教思政〔2020〕1号)和中共中央国务院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(中发〔2020〕30号)等文件精神,结合学校实际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紧密围绕落实“立德树人”这一根本任务,通过健全国家资助、学校奖助、社会捐助、学生自助“四位一体”的发展型资助体系,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、显性资助与隐形资助的有机融合,完善物质帮助、道德浸润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精准资助育人机制,形成“解困-育人-成才-回馈”的良性循环,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功效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以受助学生为主体,辐射全体学生,将资助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,将资助育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、文化知识教育、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,着力凝聚资助育人合力,不断强化资助育人成效,力争使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,努力开创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新局面。

三、工作任务和举措

(一)加强顶层设计,健全体制机制

1.完善资助育人规章制度。修订《湖南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定及管理条例》《湖南工程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及管理条例》《湖南工程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定及管理条例》《湖南工程学院勤工助学实施办法》等制度文件,健全完善“奖、贷、助、勤、减、免、补、偿”八位一体资助模式,构建资助对象、资助标准、资金分配、资金发放、监督管理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,规范资助育人工作管理制度、资助程序、资金使用、监管问责、信息管理。

2.优化资助育人工作队伍。完善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、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、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、学生评定小组的四级资助育人体系,明确人员组成和职能职责。深入开展资助育人业务培训、经验交流等工作,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。凝聚全校师生深入参与资助育人工作,打造“全员覆盖、全程受助、全面受益”的资助育人网络。

3.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。准确掌握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,从大一新生入学就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,科学分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,精准认定重点关注对象和一般关注对象,实施动态化管理。

(二)创新工作理念,坚持育人导向

4.强化资助工作育人质量。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,完善综合测评体系,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、能力发展、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,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。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,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,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。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,深入开展诚信教育,培养学生法律意识、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。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等工作环节,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。

5.加强资助人文关怀。畅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,保证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安心入学,对其中特别困难的新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和生活用品大礼包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重大变故或突发事件时,给予发放临时困难补助;每学期召开孤儿、残疾学生、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等群体学生座谈会,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、生活和心理情况,听取他们的心声。

6.突出勤工助学育人功能。根据学校各部门实际需要,科学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。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,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成长发展需要,通过举办“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”等双向选择形式,提高勤工助学育人成效。统筹指导校内设岗单位开展岗前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,教育引导学生在受助自助中锤炼意志、提升素质、增长才干,在勤工助学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道理,促使他们早日成长,回报社会。

7.争取社会资源拓展育人渠道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,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校友的爱心支持,以设立奖助学金、到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见习等形式挖掘社会资源;鼓励和支持学院发挥所在行业优势,争取更多社会资助。积极与出资单位或个人建立交流互动机制,通过专题讲座、实习见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机会,增长社会实践经验、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。

三)深化发展型资助,培育精品项目

8.创新资助育人形式,实施“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”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、专业认证考试、人文素质培养、专业技能培养、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资助或补助,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。支持各学院自主开展或者承办多种形式的资助育人活动,鼓励各学院围绕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”申报学校资助育人活动项目。

9.推进资助育人实践,凝练特色活动成果。发挥学生志愿服务团队、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学生组织的作用,将资助育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各项主题实践中,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组织国家奖学金、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“学生资助宣传大使”,开展爱心支教、学习参访、创新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受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。充分利用校园学生组织和校企合作平台,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、志愿服务、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,努力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社会实践经验、锻炼提升实践能力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。鼓励学院持续推进实践项目,凝练特色活动成果,打造育人品牌。

10.强化资助理论研究,引领资助育人发展。发挥相关教师的理论优势和辅导员、班主任的实践优势,强化在资助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,把握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规律。鼓励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研究和进行具有理论价值、实践意义的资助育人理论探索。

(四)加强宣传教育,注重典型引领

11.实施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教育计划。围绕资助育人,拓展宣传途径,丰富宣传形式,把握关键节点,突出宣传重点。依托网页、微信公众号、资助类学生组织以及学校给每个新生发放的《入学指南》等宣传资料,宣传国家、学校的资助政策和举措。深入开展“助学﹒筑梦﹒铸人”主题教育活动,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育人成效,激励受助学生奋发有为、自强拼搏、感恩奉献。

12.发挥优秀受助学生励志引领作用。深化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和优秀学生事迹展等活动,深入挖掘、大力宣传受助学生典型,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有榜样。开展优秀受助毕业学生成长报告会、退伍大学生士兵事迹报告会,传播“好声音”,传递“正能量”,强化资助育人成效。

13.打造育人品牌,发挥品牌示范作用。聚焦勤工助学、扶贫扶志、志愿服务、劳动教育等领域,精耕细作,多点发力,在学校培育一批资助育人工作先进典型。总结凝练各学院部先进工作经验,推出一批制度成果、实践成果、理论成果,并在校内校外广泛宣传推广,促进经验分享,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资助育人品牌。

四、组织保障

1.加强领导,健全机制。充分认识“资助育人”工作的重要意义,将其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和年度计划,明确路线图、时间表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立足整体、着眼长远,出台针对性、实效性、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,建立健全学校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。

2.改革创新,落实责任。坚持改革创新,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的同时,积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,推进理念思路、内容形式、方法手段创新,打造工作品牌,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。落实工作责任,建立问题清单、任务清单、责任清单,梳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、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,制定详细的任务责任书,将责任压紧压实。

3.加大投入,强化保障。加大工作经费投入,认真落实政策要求,完善经费支持,提高经费使用效益。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,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。要为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,保证工作有序有效开展。

 


分享到: 更多

登录

找回密码